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艾灸治病的方法,是中医时间医学、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。三伏灸的时间有严格规定,即初伏、中伏、末伏。“三伏”是指三个农历节日,古医书载,伏日必是庚,庚属金,与肺相配,祖国医学认为,寒来暑往,时序变迁,对人体关系至大,《内经》提出,“春夏养阳”可以预防冬天疾病的发生,哮喘、过敏性鼻炎和体质虚弱易感冒者等都属于肺经范围的疾病。
2018三伏灸具体时间:
引伏灸:6月21日~7月16日
初伏灸:7月17日~7月26日
中伏灸:7月27日~8月15日
末伏灸:8月16日~8月25日
末伏加强灸:8月26日~9月4日
常见病的三伏灸法的选穴
1、慢性支气管炎:
症状:咳嗽、咳痰或气喘的症状出现在两年以上,每次发作持续三个月以上的。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,冬季发作,春夏缓解。
选穴宜健脾温肾,理气化痰为主。
三伏灸推荐配穴:肺俞、脾俞、膏肓、天突、膻中等。
2、哮喘:
症状:有咳嗽、喘息、呼吸困难、胸闷、咳痰等表现。哮喘容易在夜间及凌晨发作,秋冬寒冷的季节常常会病情加重。
选穴宜宣肺理气,化痰定喘为主。
三伏灸推荐配穴:大椎、定喘、肺俞、膻中、风门、脾俞等。
3、过敏性鼻炎:
症状:以喷嚏、鼻痒、流涕和鼻塞为最常见的四大症状。
选穴宜补益肺气,固表护卫为主。
三伏灸推荐配穴:印堂、禾髎、身柱、膏盲、命门、肺俞、肾俞等穴。
4、预防感冒,针对抵抗力差者:
平常体质虚弱,气候稍微变化或到寒冷季节极易感冒的人。
选穴宜疏散风邪,益气固表为主。
三伏灸推荐配穴:大椎、风门、肺俞、膏肓、合谷、风池等。
5、脾胃虚弱:
症状:腹泻,时轻时重、或时发时止,大便稀溏,色淡无臭味,夹有不消化食物残 渣,食后易泻,过食生冷辛辣腹泻加重,吃多后见腹胀、大便多,平素食欲不振,面色萎黄,神疲倦怠等。
选穴宜温胃健脾,益气祛寒为主。
三伏灸推荐配穴:中脘、天枢、脾俞、胃俞、足三里、上巨虚、下巨虚等。
上述穴位可以利用艾条悬灸,也可以用艾灸仪温和回旋灸,需要注意的是,艾灸需要时间的累积才可看到效果,万不可半途而废。